英国——TERF Island?

这两天,英国的最高法出了一个判例,规定平权法中的性别,只能指出生时的“生物性别”。英国本地和国内的很多女性都在弹冠相庆。

这些庆祝的女性们觉得,把“跨性别女性”赶出去,“女性空间”就会得到保障,就不会有“男的”进入到女卫生间和女更衣室里,自己所在的,很私密的地方会变得安全,有保障。

这样的想法是有理由的。毕竟作为女性的经历、社会规训、和新闻媒体在重复地告诉我们,女性很容易受到危险;女性是弱小、需要保护的;女性的空间是私密、不可被侵犯,但也容易被侵犯的。为了保护自己的空间,把所有可能的威胁全都“隔离”出去,是不是就能让自己变得更安全了?

但是,这样的针对“跨性别女性”的隔离,真的有效吗?换句话说,真的在入侵女性空间的,是“跨性别女性”这一群体吗?新闻媒体中宣传的“跨性别女性入侵女性空间”给人的印象,往往都是一些胡子拉碴的大汉,百米冲刺一样地往女厕所里冲;亦或是个看上去畏畏缩缩的人,穿一身女装,跑进女更衣室里偷拍。但是,这些真的是“跨性别女性”吗?就算判决将跨性别女性都打入天牢,永世不得翻身,这些入侵女性空间的人难道就真的会灭绝吗?

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现实生活中见到过跨性别女性,但是我可能见得相对来说比较多。与很多人的想象相反,她们自己对于厕所问题的烦恼、困惑、与纠结,会让常人望其项背。“这个无性别洗手间怎么是坏的?”,“今天要去的地方没有第三洗手间,我得少喝点水。”等等问题、才是绝大多数的跨性别女性的日常。要知道,她们同样也受着社会对于女性规训和刻板印象的影响,比起男性更知道女性整体在社会上处境的艰难。

当然,很多人会说“她们没有经历过作为女性,在童年时期的被打压、被冷落,也没经历过月经和怀孕生子。她们没有“完整的女性经历”,所以不应该被和顺性别女性一同看待。确实,在世界范围内,女性整体都在多多少少经历着这样或那样的不公,也都会有一些属于自己的独特体验。但是我不觉得一个人必须是“完美受害者”才能站出来为自己发声。

换句话说,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下,“女性”这个词到底代表着什么?对于一些人,女性代表孕育新生命的能力,以及因此而带来的对生育权的金钱化;对于一些人,女性代表从小就被勒令做家务,被当成“赔钱货”、“招娣”;对于一些人,女性代表着持续一辈子的护肤、美容、减肥、保持身材。我不觉得会有一个女性是那个“完美受害者”,但是这些东西都是我们就算没有体会过,也能想象,能共情的。而这可能是能串联起女性这一群体的一条线索。在这点上,我不觉得跨性别女性不能和顺性别女性共情,因为我们生活在同一个社会,同一片天空下。

但问题是,到底是谁在希望把“跨性别女性”打入天牢?又是谁会从中受益?如果跨性别女性自己也是这套社会规训和压迫的受害者的话,受益的人其实呼之欲出。他们希望巩固自己手上的权力和特权,绝对不希望有人去分他们的坐吃山空都绰绰有余的蛋糕。所以,他们要让这场“女性空间”的较量变成一个零和博弈,变成一个顺性别女性和跨性别女性之间的殊死搏斗。而他们自己,则是那个“胡子拉碴的,往女厕所冲的大汉”和那个“畏畏缩缩,女装在厕所偷拍的人”。最后的最后,只是一些社会的既得利益者看着角斗场上的两个奴隶互相厮杀罢了。

而为什么这场判决之后,很多女性会觉得自己“赢了”?如果她们自己的空间并没有因此得到解放,那么这到底是在“赢”什么?我想可能是一种上层对下层、相对有特权的人对相对没有特权的人的一种压迫和掠夺,觉得这些人“就是劣等”。在一个竞争季度激烈化、所有人都为了自己的生计疲于奔命的社会下,这种想法无可厚非。只要我能占领资源,别人的死活关我什么事?

但是,当一个人花了大把力气,从别人手里抢来了一点资源之后,ta往往会忘记那个真正霸占着资源,不肯放手也不会放手的那个。而我们也要知道,今天,在这场“零和博弈”中,跨性别女性被打压,权力被剥夺。如果这样做是社会能接受的事情的话,第二天,那个既得利益者的群体就可以如法炮制,继续系统性压迫和掠夺女性这一群体本身。而到那时,没有人,能独善其身。

Licensed under CC BY-NC-SA 4.0